8月24日下午,由我中心与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院士专家讲坛第106期暨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29期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报告厅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教授受邀以《深蓝之谜:探索海洋最深邃处的科技前沿》为题开展了科普讲座。
翦知湣院士在讲座中介绍了深海研究的重大价值与我国深海科技的前沿进展。翦院士从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说起,他指出,人类对洋底的了解还不如月球,甚至还赶不上金星和火星。深海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根源,维系着全球的水循环和热平衡;同时也是连接地球深部与表层的通道,蕴藏着石油、金属矿藏等宝贵资源;更揭示了地球生命奥秘的关键,这里存在着无需光合作用的特殊生命,颠覆了传统的生物演化认知。
探索深海必须克服极端环境挑战,这依赖于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其中,“深钻、深潜、深网”三大高科技手段尤为突出,已成为国际海上竞争的重要途径,掌握大洋钻探的领导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深海科技创新走在世界最前列。翦知湣院士特别指出,当前“梦想”号超深水科考钻探船已入列、“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已就位、海底科学观测网即将联通。这标志着我国具备国际先进的“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技术能力,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深海科技战略力量。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提问十分踊跃,翦院士就“浅海珊瑚和深海珊瑚的区别”“海底科学研究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何解决科学装置被生物附着”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而专业的解答。此次讲座不仅系统普及了深海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向海图强”的科学种子,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闭页面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410号
    沪ICP备 05038550-3